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文件 -> 学校文件 -> 正文
山东大学关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实施意见(山大教字[2010]61号)
发布人:管理员1     发布时间:2010-12-30 00:00:00      点击次数:
为了更好地实施通识教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在原有全校文化素质教育通选课的基础上规划和设置本科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识教育是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旨在克服高等教育专业化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情趣高雅、素质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人格健全和负责任的公民而享有高质量生活的教育。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注重性情和素质的培养,加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交融,增进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从而为其一生的多向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
二、课程领域规划与设计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划分为国学修养、创新创业、艺术审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七个模块。
国学修养模块的课程以“四书五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的研读为重点,目的在于发挥我校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使学生在名师的导引下,逐步了解国学常识,体悟传统文化,提升人生境界。
创新创业模块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的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等)。
艺术审美模块的课程旨在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主要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分析与评价, 启发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蕴含, 使其在艺术赏析过程中得到美的陶冶,从而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人文学科模块的课程主要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人文关怀;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方法、以历史的眼光认识事物;使学生了解哲学分析的方法,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沟通能力。
社会科学模块的课程主要涵盖政治、经济、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使学生熟悉社会科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方法,以加强对当代人类行为的理解,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两个模块的课程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学科和众多的工程技术领域,使学生通过对所涉领域的总体理解,认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三、课程设置标准
(一)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
(二)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
(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合作能力。
(七)有利于体现本校办学传统、优势与特色。
     四、课程设置规格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和培育精神,而非讲授知识细节,应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一门课一般为每周1-2学时(计1-2个学分),并在一学期内完成。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应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承担,主持人一般应具有副高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五、课程教学要求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和要求:
(一)教学重点应是启迪思路,讲解方法和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细节或事件的详细经过应当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掌握。
(二)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练习以及课堂讨论等多个部分。应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并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课外阅读量和练习量的要求。课堂讨论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大课的讨论可以分组进行,可请助教协助组织。应通过讨论和撰写读书报告、小论文等办法,检测学生学习的质与量。
(三)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致力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习成为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鼓励使用先进教学手段,提倡运用课堂模拟、项目参与、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四)课程最终成绩应由反映整个学习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多种检测指标评定。每门课的大作业不宜少于两次,作业的批改可由助教分担。国学修养模块课程,可适当训练和考查学生记诵经典的能力。
(五)明确并公布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大致的进度、基本参考资料目录、成绩考核办法,以及上课时间、地点、课程编号、教师姓名、联系办法等。
六、学生修读规定
凡2010年9月以后入学的全日制本科学生,都必须于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国学修养、创新创业两个课程模块各修读2个以上学分;在其他五个课程模块中跨类选修6个以上学分(其中,获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应在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获自然科学类和工程技术类学位的学生,应在人文学科或艺术审美或社会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总共必须修满10个以上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分,方可获得毕业资格。
七、课程建设计划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2010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从2010年9月起正式开设。
学校将采取遴选立项,期满验收,定期复评,不断更新的方法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予以重点建设,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逐渐推出一批具有山大特色的名师名课。立项课程来源,一是从原有的全校文化素质教育通选课中精选符合要求的课程,二是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本校特色设计新的课程。所有课程面向全校招标并组织专家评审筛选,并根据教学需要和检查评估的情况,不断增设和淘汰。
对于通过立项的课程,学校将给予每门5万元的建设经费(但对于此前已获得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在其冠名建设期内将不重复进行经费投入)。各教学单位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将被作为重要评估指标纳入到学校的年终教学质量排名奖励工作中。
八、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上一条:山东大学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山大教字[2011]1号)
下一条:山东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山大教字[2010]54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