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一览
山东大学基础学科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基础科研和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山东大学设有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基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后备人才,从这些学科的毕业生中已经成长出20 多位两院院士和国学大师,逐步成为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标杆和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为基地班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精英人才创造条件。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的优秀学生可以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为了发扬传统、弘扬学术、激励师生,不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6个国家基地均以学界泰斗命名。
基地名称 | 简 介 | 设立年份 |
闻一多班 | 中国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闻一多,文学家、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曾在20 世纪30 年代在山东大学中文系担任教授并出任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 | 1994年 |
潘承洞班 | 数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潘承洞,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山东大学校长,长期从事解析数论研究,以对哥德巴赫猜想做出的卓越贡献而享誉海内外。 | 1991年 |
王淦昌班 | 物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王淦昌,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元勋”,20 世纪30 年代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 | 1993年 |
邓从豪班 | 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邓从豪,著名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山东大学校长, 在配位场理论及电子相关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2008年 |
童第周班 | 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童第周,生物学家、教育家,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山东大学生物系系主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 | 2008年 |
曾呈奎班 |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曾呈奎,海洋生物学家、藻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山东大学生物系主任,在海洋生物学资源环境的基础理论及中国海洋水产农牧化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成就。 | 2002年 |
山东大学校级人才培养基地一览
为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设立了部分校级人才培养基地、菁英班等各类特色试验班,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
基地名称 | 简 介 | 设立年份 |
尼山学堂 | 尼山学堂是在原“文史哲校级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是设立的。作为山东大学古典学术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尼山学堂充分发挥山东大学儒学发祥地的地域优势“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按照古典学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学科基础宽厚,能够继承、研究、创新中国古典学术和传统文化的拔尖人才。尼山学堂每年从在校一年级本科生中选拔具有中国古典学术(即国学)爱好的学生组成“古典班”,班级人数25 人。 | 2002年设立文史哲基地班,2012年设立尼山学堂 |
彭实戈班 | 作为金融教学与金融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基地,彭实戈班已列入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彭实戈,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金融数学奠基人之一。该班由数学学院与经济学院联合设立,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掌握现代金融理论、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学生入校后选拔,班级人数30 人。 | 2003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基地是学校为探求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优秀本科生人才新的培养模式而设立的实验班,实验班注重材料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实行精英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培养材料科学领域创新素质高、学科知识全面、科研能力强的研究型人才为目的,主要为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生源。学生与大一下学期选拔,班级人数30人。 | 2003年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是理、工、医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作为山东大学校级人才培养基地,该专业建立了“学士- 硕士- 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具备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和开发能力,能成为医疗机构、医学仪器及信息产业、医疗器械检测监督执法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创新人才。班级人数30人,普通高考录取。 | 2008年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能源与环境已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发展的两大难题,山东大学适应社会需求开设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按照校级人才培养基地班模式办学。本专业属于新兴交叉学科,涉及能源、环境、生态、控制等,专业“立足能源,兼顾环境”,瞄准国际先进理念,实施精英培养策略, 突出国际化特色,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班级人数25人,新生入校后从能源动力类学生中选拔。 | 2009年 |
蒋民华班 | 为充分发挥山东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同时也为了纪念已故著名晶体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先生,山东大学设立了“蒋民华班”。每年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4 个学院的大二(下学期)学生中择优选拔20 名优秀本科生进入“蒋民华班”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个性化培养,实行导师制,学生可直接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优秀学生可获得晶体所推免研究生资格。 | 2012年 |
山东大学长学制人才培养一览
山东大学医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864年创办于山东登州的文会馆。1911年,共和医道学堂大讲堂在济南正式落成,其后的齐鲁大学医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医学院校之一。山东大学也是首批设立医学长学制专业的大学之一,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设立于1988年,其后又逐步设立了口腔医学七年制、临床药学七年制专业。2006年,学校根据医学发展对未来的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的要求,制定了更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了“齐鲁医学班”,采用“高标准、模块化、多出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拥有科学博士学位(科学博士学位Ph.D.)的拔尖人才。
班级名称 | 简介 | 设立年份 |
临床医学八年制(齐鲁医学班)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班的培养目标为未来的医生科学家,每年招收30 人,从当年入学的临床医学七年制新生中选拔,实行单独的培养计划和八年一贯制培养,毕业授予临床医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和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该班2007 年被立项为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2006年 |
临床医学七年制 | 该专业培养达到硕士水平的高级临床医师。培养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较深厚的医学基础理论,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专业外语。 | 1988年 |
口腔医学七年制 |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达到硕士水平的高级口腔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学生应获得比较宽阔的自然科学知识、比较深厚的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技能。 | 2001年 |
临床医学(药学方向)七年制 | 本专业是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符合临床合理用药的需要而在国内首办的长学制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医学、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临床合理及安全用药的基本原则,熟悉新药开发研制基本流程,能从事新药临床的药理学、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及临床药学研究,能参与临床病例分析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制定、进行新药研究与推广及新药临床试验,能在医院及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所、企业及政府部门从事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融医学与药学为一体的通用型高级医药学人才。 | 2003年 |